这个规范,几位起草人都很有名气。李慎安、钱钟泰、刘智敏都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老人物。李慎安是质检总局的资深计量专家,参加过各主要计量规范的制定。写过大量宣传不确定度论的文章,有几本文集出版。钱钟泰是学术名家,是我国最早公开指谪不确定度论的理论家,当过计量院的副院长,代表我国计量院向国际计量局提出过强烈的意见。刘智敏是误差理论专家,有几本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的书。曾任国际不确定度工作组之中国成员。他的不确定度书,有点怪,在不确定度的名义下,讲误差理论。
-
制定完这个规范之后,三人分道扬镳。这里特别说说李慎安先生。
由于1993年国际计量委员会通过了GUM,不确定度论成为全世界计量界的当家理论。李慎安大力宣传不确定度论,大量发表文章,并以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的身份,强力宣传、推行。令人印象最深的的是强烈攻击“准确度”概念。以他为第一起草人的《JJF1027》明明写着定量的准确度,要用准确度当做测量仪器的指标,这当然是正确的;可他转身就骂准确度,不准用准确度。准确度何罪之有?无非是美国人说了:“准确度是定性的”。说句不雅观的话,正是:外国人放个屁也喊香。于是,人们用了几百年的准确度,亿万台测量仪器标注的准确度,就不许称说准确度了。李先生说一定叫“不确定度”,可是20年过去了,国内把该用准确度的地方,换成“不确定度/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规范上这样写,人们还是多数用“准确度等级”(李先生说这也是定性的,不该用)或“最大允许误差”,一些仪器照样用“准确度”。李先生告诫说:不改称不确定度,以后没法国际交往,没法订货。奇怪的是,中国计量界多数人士不敢叫“准确度”了(未必心服),而美国的安捷伦公司、福禄克公司出产的测量仪器,广告、说明书却仍然标“准确度”。最近有网友说,他们那里已买到标有不确定度指标的测量仪器。老史网上查到,安捷伦公司与福禄克公司都说明: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就是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前几天,网友发的福禄克的校准证书,仪器指标处写“规格”,而证书中印的“不确定度”,十分规整,我和都成先生考证一番,那“不确定度”,竟然是校准时所用的标准的指标,显眼是准备给开证书者的上级单位检查校准资格用的;证书发给用户,这个“不确定度”用户却没法用,因为要进行修正,必须知道修正值的不确定度,即必须知道确定该台仪器系统误差时的特有的随机误差,此处仅仅有校准时用的标准的指标,不好用。
可见,推行不确定度以来,乱象不仅中国有,国际上也是如此。
-
我倒觉得大家还是了解一些历史材料好。你规矩湾认为有并行的两套指标,其实是错误的。要么用不确定度,要么用误差范围,一山容不得二虎。反正二者必须淘汰一个。你说别人把不确定度理解为误差范围是错误的,不,错误的正是你自己。
-
作者: zhoujingli 时间: 2016-8-18 20:39
谢谢分享啊!!下了
作者: everloses 时间: 2016-8-18 20:50
“当我们在评价测量设备的准确性、误差大小,以及编制判定测量设备合格与否的计量技术规范时,建议使用JJF1094-2002;在评价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和可信性大小时,应使用JJF1059.1-2012。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之间有本质区别,它们各自是独立的概念,它们用不同的参数,从不同侧面,定量表述测量结果的质量高低,测量结果的质量不仅仅有准确性高低的问题,也还有可信性高低的问题,它们谁也替代不了谁。”两者各自有适合使用的场合,应该按照测量要求和场合的不同,选用适合的表达方式,而不应该是推行哪一个?废除哪一个?
作者: 蔡鑫 时间: 2016-8-18 21:05
JJG1027-1991在国家明确区分了计量检定规程与计量技术规范的代号后,又常常使用代号JJF1027-1991。在上世纪九十年代JJG1027-1991(或JJF1027-1991)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正因为不确定度概念刚刚诞生不久,受当时对不确定度认识的局限,也的确问题多多,该规程将误差和不确定度严重混淆不清,给业界确实带来了诸多困扰,至今这种影响仍然难以完全消除。因此进入21世纪后就淘汰了这个规程,分别用JJF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代替JJF1027-1991的计量器具准确度评定部分,用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现行有效的版本为JJF1059.1-2012)代替JJF1027-1991的测量误差部分。这样处理以后,用JJF1094专门讲准确性和误差的问题,用JJF1059专门讲可信性和不确定度问题,以避免和消除原有JJF1027-1991造成的将误差和准确性与不确定度和可信性混乱不堪的局面。因此,本人建议如果不是研究和探讨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来龙去脉就不再阅读已经报废十几年的JJF1027-1991了。当我们在评价测量设备的准确性、误差大小,以及编制判定测量设备合格与否的计量技术规范时,建议使用JJF1094-2002;在评价测量设备给测量结果引入的不确定度和可信性大小时,应使用JJF1059.1-2012。
作者: 2支棒棒糖 时间: 2016-8-18 21:06
回复 7# 规矩湾锦苑
我是从费业泰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这本书得出的结论,不确定度作为一个名词有它自己的定义,但是不确定度合成的方法和公式不是无中生有,它完全是由误差的基本定义和相关公式经数学推导得出,这更加反映了此理论来源是有依据,是好事啊。干嘛非要把它描述的跟浮云一般呢,那样只会招来人们对它的不信任。
作者: wangyoo2003 时间: 2016-8-18 21:52
测量要考虑准确、可信、经济、简单、实用、表达清楚,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选用简单、经济、够准确度要求、清楚的结果表述,就应该是最合适的方案。例如两块钢板焊接时,先测量两焊接边的长度,对此测量的要求很低,差1mm、2mm时,一般技术的焊工都可直接用焊平,对此长度的测量,用游标卡尺量一下就足够了。若要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考虑分布、可信性。。。。。,没必要了!
作者: 3266364gxf 时间: 2016-8-18 22:16
回复 9# 规矩湾锦苑
“误差”是一个名词,“不确定度”是一个名词,各有各的的定义,这是显然的。”误差理论“则是由一系列定义和公式构成,不确定度合成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是由误差理论中各种基本公式推导得出,它所用的公式是和函数的误差合成公式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区间的定义略有不同,这些误差理论的书上都有介绍的。有的人非要把"误差“和”误差理论“混为一谈,进而把“不确定度”和”误差理论“对立起来,由此导致他们认识上的错误。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ww.weblim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