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p1p2,测量误差方程为:结果误差=人的操作误差+仪器误差,唯一的区别是p2操作误差所导致的不确定度比p1小根号N倍。p1单次测量无法使用当前数据评价操作误差所导致的不确定度,就得用B类评定(譬如采用p2的数据资料)。所谓B类评定就是已有的历史测量资料,而不是什么系统误差评定。一个测量中是可以没有A类评定数据的。p1p2中卡尺的标称指标当然也是B类,合成过程就不用细说了。
2、对于p3,A类评定采用当前数据统计,而B类则需要寻求上一级卡尺制造基准的不确定度(不能再用卡尺的标称指标做B类)。因为制造基准的误差是卡尺误差的共同部分(卡尺误差存在相关性),表现系统性影响,不贡献A类评定结果。A类评定是由卡尺标称误差中的不相关成分贡献的。
见附件中的图片。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其说明了二大要点:1、A、B类评定没有实质区别,无非是当前测量数据统计和历史测量统计数据,不应该跟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扯在一起。一个测量可以没有A类也可以没有B类(理论上)。2、把历史测量(包含全部量值溯源链)和当前测量看成一个整体。
补充内容 (2015-11-22 22:17):
p3,卡尺的标称误差指标中,不相关的成分已经贡献了A类,相关的成分来自卡尺的制造设备(本质也是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