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标题: 三个涉及“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细节的问题求解 [打印本页]

作者: qq53039    时间: 2016-8-22 22:39
标题: 三个涉及“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细节的问题求解
三个涉及“测量不确定度”应用细节的问题求解

P1. 用一把经过“校准”【有“正规”的“校准报告”】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某个精密“工件J01”的长度L【 已知“工件J01”的设计长度为 39.9±0.1mm;为简化问题起见,假定:“工件J01”的两个计长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相互平行度等加工质量的指标接近“K”级量块的水平——即假定:工件长度的“空间散布”与“数显游标卡尺”的“测量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测量1次,假定得到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1= 39.91mm。请问:L1=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1应该是多少?【“数显游标卡尺”之“校准报告”的应有“内容”及其它条件请解答者适当设定】

P2. 用P1中的同一把“数显游标卡尺”,对P1中的同一“工件J01”测量9次——假定得到序列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21= 39.91mm,L22= 39.90,L23= 39.92,L24= 39.91,L25= 39.90,L26= 39.91,L27= 39.92,L28= 39.92,L29= 39.90mm;其平均值为L2= 39.91mm。请问:L2=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2应该是多少?

P3. 用P1中“数显游标卡尺”的同一厂家生产的9把同型号“数显游标卡尺”,对P1中的同一“工件J01”各测量1次——假定得到序列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31= 39.91mm,L32= 39.92,L33= 39.90,L34= 39.90,L35= 39.91,L36= 39.92,L37= 39.90,L38= 39.91,L39= 39.92mm;其平均值为L3= 39.91mm。请问:L3=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3应该是多少?【所用的9把“数显游标卡尺”由与P1相同的“校准”机构用同一套“校准设备”加以“校准”】

求解者关注要点:在相同的包含概率下,是否会有【 U1 > U2 > U1/3 】及【 U2 > U3 】?

作者: 快乐.每一天    时间: 2016-8-22 23:12
“U2大于U1”是违背“常理”的结论——多测了8次,反而把“测量不确定度”搞大了?!
作者: 流氓插件    时间: 2016-8-23 00:04
对头,系统性影响/随机性影响只针对当前重复测量方法而言,不具有永久意义,这和传统系统误差不是一个概念。系统性影响和遵循随即分布是二回事,讨论不确定度是不应该把传统误差分类问题扯进来的。因为传统的系统误差概念已经赋予了很多内涵。

另外,对于模拟仪器而言,人的估读误差(包括操作误差)不在仪器的标称指标中,表现在测量重复性上。数字仪器也存在不同人操作不同的可能,这也不应该包含在仪器标称指标中。

作者: ttyn727    时间: 2016-8-23 00:10
谢谢您的不同意见。
就目前而言,咱暂时各持己见吧。
作者: darny    时间: 2016-8-23 00:14
“数据”是编出来的
作者: cy4080    时间: 2016-8-23 00:19
很好的帖子,很好计算,卡尺在测量点的公差是0.02mm,以下为不修正时,修正后大小关系是一样的,只是数值结果不一样。
P1:得 U1=0.02mm ,k=根号3,包含概率100%,均匀分布。
P2 : 得U2=0.02mm与重复性标准差(0.00866/3=0.002887)合成   =0.0206mm,均匀分布是主要分量,k约等于根号3,包含概率100%,非常接近均匀分布。
)P3:因为9把卡尺之间相关系数未知,重复性和P2相同;公差引入的标准差合成结果(完全不相关到完全相关),就是间于0.0038~0.0115mm之间,考虑同一家生产,相关系数接近1,结果接近0.0115mm;最后合成,U3略小于或等于0.0206mm,均匀分布是主要分量,k约等于根号3,包含概率100%,非常接近均匀分布。如果9把卡尺当完全不相关处理,U3=0.0096mm,9个不相关的均匀分布和1个自由度为8的t分布结果近似t分布,取k=2,包含概率95%.




补充内容 (2015-11-21 21:51):
对了,严格来说P1是不能评定不确定度的,如果一定要评的话可以结合P2的数据,这样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0.00886mm,结果就是0.029mm,k=2(不严谨)
作者: 2支棒棒糖    时间: 2016-8-23 00:26
是有点违背。
1、因为你的例子有点点问题:这么完美的条件,P2应该9次结果是一样的。
2、即使有重复性,那重复性的来源是(推测为人为误差),人的误差多测几次不一定减小。
3、当然这个问题要细纠的话是很麻烦的,
a影响量重复问题:不确定度考虑影响量时有提到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但实际很难做到,如例子中重复性和卡尺公差就有包含关系,但具体包含多少没法定论。
b相关性问题,9次测量,同一把卡,所以认为强相关的,实际呢,还是有点不相关吧,那样B类就不是0.0115而是间于0.0038~0115了。


从结果来看,也知道这3种情况结果差不多的。0.02~0.0206,所以可以实际工作就当一样处理就行了。当然研究中可以细细品味一下。

补充:对了,开始P1搞错,严格来说P1是不能评定不确定度的,如果一定要评的话可以结合P2的数据,这样单次测量的重复性为0.00886mm,不确定度结果就是0.025mm~0.028mm,由k值确定,时间关系就不具体算k是多少了根号3到2之间,概率95%~100%之间。

这样可以得到您的结论:U1大于等于U2大于等于U3
作者: buffona    时间: 2016-8-23 00:27
对8#的补充说明——

(1) 关于P1
     “卡尺”的“测量不确定度”【属于所谓“测量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范畴】 U1的“专业评估”是一项不轻松的工作,可能会用到“‘(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各种技术与方法、以及大量必须的相关信息,通常也不能通过一次“校准”操作“搞定”。不过,对于量值传递末端的普通测量,在没有其它有用信息的情况下,取“测量仪器”的“允差”作为它在P=99.7%下的“测量不确定度”或许是一种实用的“办法”【前提是它“检定合格”】。

(2)关于P2
      如果已由其它途径确信【工件长度自身的“散布”可以忽略不计——长度“真值”唯一】,那么,可用【9次“测得值”散布的“3倍标准差”值】作为U1A的近似“估计值”,相应的,取U1B=√[0.02^2-U1A^2],便不必人为假定【 U1A=0.012mm、U1B=0.016mm】了。

(3) 关于P3
     为简化起见,假定了9把“卡尺”的“测量不确定度” 的成份值U1A、U1B完全一样,实际情况可能是有差异的; 对于各把“卡尺”的“系统性影响分量”U1B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从U1B的具体构成加以甄别,此处从简取了一个不会明显违背实际的“相关系数”示意。

作者: 一条龙    时间: 2016-8-23 00:39
所谓“系统性影响”分量与“随机性影响”分量的分别是“相对的”,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意义。

      分别标注所谓“系统性影响”分量与“随机性影响”分量,也只在一定的情况下对处理“相关性”可能有些用处,譬如P2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譬如P3的情况,只笼统的分别标注所谓“系统性影响”分量与“随机性影响”分量可能并不大实用,需要分别标出各种“具体影响因素”的分量才好甄别“相关性”。

      另:本人理解,“仪器误差”中通常应该都包含了【 按“仪器使用说明”规范操作时的“人员操作误差”】。例如,模拟仪表判读“不准”所引起的“不确定度”,通常都应该算做该模拟仪表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之一。



作者: ck99945    时间: 2016-8-23 00:51
已知已知“工件J01”的设计长度为 39.9±0.1mm,按均匀分布估算测得值,所以估计一次测量值39.91mm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ua=0.1/sqrt(3)

这个说法没有道理。



若认为9把型号相同的尺子不相关,则
             ub=0   
           若认为9把型号相同的尺子相关,且相关系数为1,则


9把尺子的数据已经是离散的,这就已经说明尺子误差之间存在不相关的成分了;但尺子是一个厂生产的,它们有共同的来源,一定有相关的成分。所以不应该这么假设。

作者: dzlqsq    时间: 2016-8-23 00:55
1) U2反而会略大于U1吗 ? !

2) “包含概率100%”的表述不大妥当。


作者: 威风凛凛    时间: 2016-8-23 01:10
“严格来说P1是不能评定不确定度”?——是测量1次的“结果”没有“测量不确定度”? 还是基于1次测量的“结果”不能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若是后者,如果事先不知道“卡尺”的相关信息【“校准”报告或“检定”合格证、....】,那即便是测量多次,也不可能评定出有用的“测量不确定度”!

P1、P2与P3的“测得值”是一样的,被测量值对象同一、且可期望它的“真值”近似“唯一”【可由多次“测得值”的散布不会超出“卡尺”测量的所谓“随机测量误差分量”的散布范围而予以大致验证】,因此,P1、P2与P3的“测量误差”ε是一样的!但P1、P2与P3的“完成者”都不能确定这个“测量误差”ε究竟是多少?只能分别给出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U1、U2与U3。

按“卡尺”的“允差”为0.02mm考虑,一种不太严密的“结果”可能是——
P1) U1=0.02mm (P=99.7%);(以下的包含概率相同、略写)

P2) 假定U1=0.02mm中“随机性影响分量”U1A与“系统性影响分量”U1B分别为:
                      U1A=0.012mm、U1B=0.016mm
     由于9次“测得值”散布的“3倍标准差”值不超过U1A,可认为“测得值”的散布主要由“卡尺”的“随机性测量误差”所致,工件长度自身的“散布”可以忽略不计——长度“真值”唯一,相应有
     U2≈√[0.016^2+0.012^2/9]=0.0165mm

P3) 同样假定:U1A=0.012mm、U1B=0.016mm
      对9次“测得值”散布的判断同P2;
     9把“卡尺”的“U1B对应‘误差分量’”不完全相关,假定其相关系数 r=0.8,相应的U3分量为
     U3B=U1B×√[r+(1-r)/9]=0.016×√[0.8+0.2/9]=0.0145mm
    9把“卡尺”的“U1A对应‘误差分量’”不相关,相应的U3分量为
     U3A=U1A/3=0.012/3=0.004 mm
     U3≈√(U3A^2+U3B^2)=0.015mm


      
     
   

补充内容 (2015-11-22 08:53):
9#对此做了一点补充说明。
作者: spiegesq    时间: 2016-8-23 01:15
P1. 用一把经过“校准”【有“正规”的“校准报告”】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某个精密“工件J01”的长度L【 已知“工件J01”的设计长度为 39.9±0.1mm;为简化问题起见,假定:“工件J01”的两个计长端面的粗糙度、平面度、相互平行度等加工质量的指标接近“K”级量块的水平——即假定:工件长度的“空间散布”与“数显游标卡尺”的“测量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测量1次,假定得到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1= 39.91mm。请问:L1=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1应该是多少?【“数显游标卡尺”之“校准报告”的应有“内容”及其它条件请解答者适当设定】

解:1.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由于测量一次,无法使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所以使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求取。
             已知已知“工件J01”的设计长度为 39.9±0.1mm,按均匀分布估算测得值,所以估计一次测量值39.91mm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ua=0.1/sqrt(3)
       2.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ub=数显游标卡尺对应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3.u1=sqrt(0.01/3+power(ub,2))

         
P2. 用P1中的同一把“数显游标卡尺”,对P1中的同一“工件J01”测量9次——假定得到序列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21= 39.91mm,L22= 39.90,L23= 39.92,L24= 39.91,L25= 39.90,L26= 39.91,L27= 39.92,L28= 39.92,L29= 39.90mm;其平均值为L2= 39.91mm。请问:L2=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2应该是多少?

解:1.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由于测量9次,所以使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即贝塞尔公式

            ua=测量数据的标准差/sqrt(9)=0.003
       2.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ub=数显游标卡尺对应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3.u2=sqrt(0.000009+power(ub,2))



P3. 用P1中“数显游标卡尺”的同一厂家生产的9把同型号“数显游标卡尺”,对P1中的同一“工件J01”各测量1次——假定得到序列测得值(已经依据“校准”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L31= 39.91mm,L32= 39.92,L33= 39.90,L34= 39.90,L35= 39.91,L36= 39.92,L37= 39.90,L38= 39.91,L39= 39.92mm;其平均值为L3= 39.91mm。请问:L3= 39.91mm作为“工件J01”长度的“测量不确定度”U3应该是多少?【所用的9把“数显游标卡尺”由与P1相同的“校准”机构用同一套“校准设备”加以“校准”】
解:1.A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由于测量9次,所以使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评定,即贝塞尔公式

            ua=测量数据的标准差/sqrt(9)=0.003
       2.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求取
           若认为9把型号相同的尺子不相关,则

             ub=0   
           若认为9把型号相同的尺子相关,且相关系数为1,则
            ub=数显游标卡尺对应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

    3.u3=sqrt(0.000009+power(ub,2))

为了简单,假设最后测量结果的分布相同(实际第一个例子的分布为均匀分布),若第三类测量尺子不相关,则u1>u2>u3
若第三类测量尺子相关,且相关系数为1,则u1>u2=u3
作者: tgboler    时间: 2016-8-23 01:18
p3案例也可以做个变形:不用9把尺子,而用同一尺子的9个不同尺段用差值法测量获得9个原始读数。同样也会面临不同尺段误差的相关性问题---卡尺的标称误差指标中的不相关的成分已经贡献了A类,可应该上哪寻求这个相关误差成分贡献的不确定度值?
作者: gooobooo    时间: 2016-8-23 01:38
有可能是多虑了,我没有具体分析数据。我关心的是一般道理逻辑。
作者: gxf    时间: 2016-8-23 01:52
1、对于p1p2,测量误差方程为:结果误差=人的操作误差+仪器误差,唯一的区别是p2操作误差所导致的不确定度比p1小根号N倍。p1单次测量无法使用当前数据评价操作误差所导致的不确定度,就得用B类评定(譬如采用p2的数据资料)。所谓B类评定就是已有的历史测量资料,而不是什么系统误差评定。一个测量中是可以没有A类评定数据的。p1p2中卡尺的标称指标当然也是B类,合成过程就不用细说了。

2、对于p3,A类评定采用当前数据统计,而B类则需要寻求上一级卡尺制造基准的不确定度(不能再用卡尺的标称指标做B类)。因为制造基准的误差是卡尺误差的共同部分(卡尺误差存在相关性),表现系统性影响,不贡献A类评定结果。A类评定是由卡尺标称误差中的不相关成分贡献的。



见附件中的图片。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其说明了二大要点:1、A、B类评定没有实质区别,无非是当前测量数据统计和历史测量统计数据,不应该跟什么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扯在一起。一个测量可以没有A类也可以没有B类(理论上)。2、把历史测量(包含全部量值溯源链)和当前测量看成一个整体。




补充内容 (2015-11-22 22:17):
p3,卡尺的标称误差指标中,不相关的成分已经贡献了A类,相关的成分来自卡尺的制造设备(本质也是仪器)。
作者: vooper    时间: 2016-8-23 01:59
如果有做过计量工作并进行过不确定度评定,下文应该是都知道,但感觉您有点不知道,感觉错了勿怪,这儿提一下(意思同10#yeses第1点):
       实际工作中,P1的不确定度评定要通过P2来实现,因为重复性评估方法(如贝塞尔公式、极差法等)都需通过1次以上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工作中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时,不管测量结果是单次(大部分情况)还是几次测量的平均值,都需要重复性测量n次来计算。所以去看一些出版或规程规范中的不确定度评定,都先测量几次(一般是10次)来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定、

        P1的不确定度与P2的不确定度不同点,就在于P1是单次测量(标准差直接作为A类分量,且大部分都是此种情况),P2是9次测量取平均(标准差除以根号9作为A类分量)。
      
         当然也可以不用A类,用B类,崔先生提供了一种方案,他的方案会极大地放大不确定度(条件有限,也没办法)。
作者: redfree    时间: 2016-8-23 02:02
U2大于U1的,U1没有重复性分量,当然有的人会考虑分辨力,个人认为考虑分辨力只应该是考虑被校仪器的,标准仪器的分辨力包含在公差中。。同时卡尺的公差影响量是一样的,不管测量几次,因为同一把卡尺的公差是完全相关的。


公差的包含概率默认为100%了。
作者: gxf3266364    时间: 2016-8-23 03:03
先生可能考虑多了,这种数显卡尺本身的重复性不可能大于0.01mm,所以本主题9把尺子测量结果是不相关的

测量数据离散原因若不是编出来的数据,可能应源于测量时卡的力度不同,被测件弹性形变引起,若力度够大,卡尺卡头出现大的弹性形变也未可知




欢迎光临 耐特信计量检测服务平台_计量管理软件 (http://www.weblim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